唯一的问题是,微视的流量活跃度等,无法比拟抖音,差了一个梯队量级。
一、热度指数
从微信指数对比图里可以看出,9月15日,抖音指数比微视指数高了10倍以上。6月18日,抖音比微视更是高了40倍。
不过很有意思的是,最近抖音的指数已经从1500万降低到了1000万以下。不知道是真的下降了,还是由于其他原因。
微视首页封推的热门视频,点击量、点赞量等也无法和抖音比拟。
二、微信朋友圈限时推广微视
微视堪称扶不起的阿斗。
9月14日晚,微信灰度上线了“用微视拍摄”功能,该功能植入在朋友圈的拍摄照片入口中,位于“从相册选择”下方。
这属于比较粗暴的硬性推广,所以微信在后面加了两个字“推广”,不过用灰色文字显示,显然有种遮遮掩掩的感觉。
没有下载微视的微信用户,点击“使用微视拍摄”后,直接跳转到了应用宝中心,引导用户下载微视。这体验,只能说很尴。
下载过微视的微信用户,点击“使用微视拍摄”后,可以直接在微信中调用微视的拍摄功能,体验一把微视的拍摄流程。把短视频保存到本地,手动发布到朋友圈。
这个调用功能给予了微视非常高的权限,绝对是腾讯的亲儿子......
过去,微信顶多在钱包里推广过一些腾讯系的产品。这次微信团队必然作出了很大的让步,“让新儿子在亲儿子怀中撒野”。
作为运营,有几个可以学习和思考的地方。
三、符合用户习惯
腾讯这次推广,没有把它定义成一个产品,而是定义成“一种新的拍摄功能”。
这样就符合大家长期养成的拍摄习惯,所以叫做“用微视拍摄”。
有拍的习惯,就加入拍相关的功能;有看的习惯,就加入看相关的内容。
它的底层逻辑是,上线一款新产品/新功能,必须符合用户使用习惯。
四、符合使用场景
腾讯没有把微视植入在“发现”和“钱包”中,而是植入在“朋友圈拍照”入口中。
因为只有这个地方适合微视的使用场景。
如果植入在“发现”中,就显得很突兀,目前“发现”中的功能,都是一种入口/出口,而“微视”是一个产品/功能。
如果植入在“钱包”中,更加八竿子打不着,目前“钱包”中的功能,都是需要使用微信支付的产品,而“微视”显然不符合标准。
朋友圈拍照入口,具备拍摄小视频的场景,具备保持小视频的场景,调性和微视非常匹配。
五、体验推广
在互联网运营的过程中,新推出一款产品,让用户一下子接受是很难的。
如果能让用户体验一把产品的核心功能,让用户有一个接受的过程,转化率就会高了。
这和卖货时的“试穿”、“试用”、“试吃”是一个道理。
购买(下载)的成本很高,试用的成本却很低。
通过核心功能使用户产生信赖感,通过体验后进行引流,是典型是运营技巧之一。
六、微视超越抖音的机会
微视背靠微信这颗大树,获得不仅仅是流量,最重要的是能获得UGC数据。
如果每一个微信用户通过朋友圈发布小视频,能同步上传到微视中。
那就能构建庞大的UGC内容生态,弥补了现在微视的短板“视频少”。
更多资讯尽在:http://www.bdianwl.com/index.php/About/index